积家自主制造770型自动上链机芯这款最新研发的自动上链机芯配有名为Gyrolab的新式摆轮,它被安置于双支点摆轮桥臂下方,
创新的两侧对称隔断式环臂造型更谙合品牌标识。人们痴迷地观赏秒针从一个刻度精准地跳向另一个刻度,赞叹之余更想拿起放大镜来仔细观察,随之而来的疑问便是:它的运作原理是什么?秒针的长度恰到好处,其末端精准无误地与表盘外缘的刻度线重合,而后者也堪称完美无缺。伴随着每一分钟的60次跳动,这枚秒针的运行表现都无可挑剔?;铱蒲Ф辖鞯闹票砭裆踔撂逑钟诒砜侵本渡锨『?9.6毫米,一分不多、一分不少。
精益求精
经过深思熟虑的表壳直径完全符合佩戴舒适性的需要,其尺寸介于39毫米至40毫米之间,多出的0.6毫米更在心理上给人一种科学而严谨的感觉。用料厚实的褐色六孔鳄鱼皮表带搭配玫瑰金针式表扣,稳固可靠之余亦是佩戴舒适,与Geophysic True Second腕表纯粹简约的造型堪称最佳拍档。未经我们测试的不锈钢版本则搭配黑色鳄鱼皮表带和折叠式表扣。
全新研发的积家770型自动上链机芯与时俱进地提供40小时动能储备,由一个镂空的单向上链红金摆陀负责能量补给。其主夹板上小心翼翼地饰以日内瓦条纹打磨,随光线角度的变换折射出令人瞩目的光芒。整枚机芯的精工细制符合品牌地位,低调且内敛,更彰显腕表的功能性特质。
在上述机芯以及Geophysic世界时腕表所搭载的772型机芯内,首先跃入行家眼帘的便是Gyrolab摆轮。它的双侧对称隔断式摆轮环臂是以积家在2007年的研发成果(首发运用于当年的Master Compressor Extreme Lab腕表中)为基础进一步改良而来。
水到渠成
这一创新构造的摆轮被积家寄予厚望并以其向“地球物理学”致敬。在耗费了八年时间攻克空气阻力与生产制造的难题后,它不再仅为积家Extreme Lab系列的概念性腕表所独享,最终批量运用于Geophysic系列腕表。摆轮环臂的造型更呼应了积家公司的商标,当然这可能只是一个巧合。让秒针实现每秒一次精准跳动,这项看似简单的任务借助一套相对复杂的小型机械装置才得以实现。因为测试腕表机芯的摆频为每小时28,800次,这就意味着摆轮每秒钟会来回摆动四次,而其中三次所传递出的能量被一个小发条盒储存起来,直到第四次摆动结束才被释放出来,因此腕表的秒针以每秒为单位向前跳动。
为了克服跳跃前进中的颤抖现象,纤长秒针的配重经过深思熟虑。在机芯运行过程中观察它们将获得两种各不相同的乐趣:其一是籍由精准无误的时间显示,让我们联想到精密的科学仪器;其二则是我们在测试中获得的机芯运行数据——无论是满弦状态或运行24小时后,电子校表仪上的检测结果已经令人信服,同样在长达14天的实际佩戴测试中,Geophysic True Second腕表也没辜负我们对其运行精度的期望。
时、分指针乃至表盘刻度上的“Super Luminova”荧光涂层恰到好处,让这款腕表在夜间依然能保持良好的读时性,同时又无碍其优雅气质。测试腕表没有沿用限量版所采用的剑形指针,但此却举颇受欢迎,因为它更符合1958年原型腕表的指针式样。
致敬往昔
国际地球物理年起止于1957年7月1日至1958年12月31日。这项为和平而举办的科研竞赛鼓舞积家于彼时推出了“Geophysic”天文台腕表,搭载特制的P478型防磁机芯。当初上市销售时,这款腕表的包装仿照“斯普特尼克”1号人造卫星,具有很高的纪念价值。其中一枚腕表被日内瓦市政府馈赠于美国“鹦鹉螺号”核潜艇的指挥员,并伴随后者于1958年8月3日潜航穿越北极,从大西洋直线抵达太平洋。今天,当我们纪念地球物理学的辉煌时,也由这枚腕表想起当年对于人类技术进步永无止境的信仰。
给大家说了这么多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,有什么问题建议您联系
手表维修中心。